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戀戀Fuzu》: 鄒族、山豬以及土地的故事

記者李筠平/採訪報導 謝睿哲/攝影
莎瓏・伊斯哈罕布德認為,《戀戀Fuzu》的核心是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被剝奪,就如同山豬在台灣的棲地一般。
導演莎瓏・伊斯哈罕布德所拍攝的《戀戀 Fuzu》今在臺大新聞所放映,描述鄒族部落藝術的故事,也傳遞鄒族文化精神、尊重自然的觀念,為臺大新聞所連續四天影展劃下完美的句點。
莎瓏表示,之前因拍攝其他紀錄片來到阿里山「來吉部落」,認識片中主角不舞和他的母親,他們的藝術作品與文化創作精神非常吸引她,材料和工法也都與鄒族息息相關,她認為相當特別也很重要,因而決定拍攝《戀戀Fuzu》這部片,呈現鄒族的文藝精神。
片名中的Fuzu在鄒族語言是山豬的意思,莎瓏將該片命名為《戀戀Fuzu》,乃因來吉是很多山豬住的地方,而來吉當初也是因獵人追逐山豬而發現的。山豬對來吉部落、對鄒族人而言,意義非凡。
諸多在來吉部落的工藝品,都可以看見人、山豬、自然間的互動,山豬甚至可以說是鄒族文化的另一種詮釋。片中也有許多工藝品都有F的元素,鄒族圖紋有許多奧祕,像是三角形、眼睛、虛線等,F也是其中之一。來吉部落裡的人們希望,能將來鄒族文化智慧透過工藝品傳遞出去。
莎瓏指出,這部片一方面想傳達不舞的故事,一方面想傳遞山豬的四種意義,一是傳統的意義,對抗山豬,或用山豬跟神溝通;二是神話故事,山豬可以是鄒族少女的戀人;三則傳遞山豬可以是人類的好朋友;四則指出山豬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就像山豬所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現實生活中,鄒族的領域也越來越少,且不斷被國家剝奪。
不舞表示,人跟大環境可以有美好的互動關係,珍惜土地,土地也會滋養人。
片中主角不舞今天也來到現場與觀眾互動,她笑稱自己有股傻勁,因嚮往山林的生活,回到山上做了很多事情,如作農、種茶、畫畫等,他相信人跟大環境可以有美好的互動關係,珍惜土地,土地也會滋養人,珍惜動物,動物也可為人帶來不同的領悟。
片中也描述了八八風災後,來吉部落的慘況,許多美麗的工藝品毀於一旦。然而不舞也表示,現在來吉的狀況已經好很多,歡迎大家前來觀光。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擺盪十五年 陳若菲所看見的撒古流

記者李政/採訪報導 林言太/攝影
陳若菲在拍攝的過程中,了解部落文化的珍貴,更後悔太晚接觸部落。
「我們希望有神聖空間,我們希望用自己的雙手打造自己的家鄉」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這樣說。影片《排灣人撒古流:15年後》借由他的視角,敘述「八八風災」後,原本聚居在大姆姆山的達瓦蘭(大社)部落在遷村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掙扎與困惑,繼而突顯原住民文化在時代中的變遷與困境。
《15年後》是《排灣三部曲》的第三部,影片透過「遷村」和「撒古流的故事」兩條軸線,經由對前兩部電影片段的穿插,試圖讓觀眾理解撒古流在遷村中所提出的「部落有教室」願景和在部落中實現民族教育和文化傳承所做的努力。
「蓋一個石板屋,我要坐三次牢。第一次我開墾,你說我濫墾。第二次我要石板,我採石頭,你說我濫采。第三次我要雕刻,我採木頭,你說我濫伐。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我(願意)坐牢。」撒古流在片中說,影片透過「遷村」過程,生動再現了大量矛盾關係,包含部落與政府之間在政策制定上的緊張關係、排灣族內部在資源上的衝突、撒古流與大社部落民眾之間的信任危機。在探討矛盾的同時,導演也毫不掩飾自己對主角的偏愛和惋惜。
本片導演陳若菲出生於臺北,1989年自文化大學影劇系畢業,1992年獲頒加州藝術學院取得電影製作碩士後,返台繼續從事電影、電視工作。在莫拉克風災後,與《排灣人撒古流》導演李道明一起進入達瓦蘭(大社)部落,並承擔下紀錄片工作。拍攝長達2年,更耗時兩年剪輯,從陌生到熟知,陳若菲說自己很願意,「吸引我去拍這個片子是因為撒古流的文化厚度,遷村不到一個月,我們就看到他完成的部落設計圖,這是他長年對於民族教育的思考。」
陳若菲與現場觀眾分享了她的創作感悟。她坦言,在拍攝的過程中,她不斷認識到部落文化的珍貴,更後悔太晚接觸部落。陳若菲說「人的概念是放在自然中,跟動植物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共榮共存的概念,這些都是先民的智慧。」
由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原住民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原住民紀錄片影展將於11/14結束,屆時將播放紀錄片《戀戀Fuzu Fuzu》,並與導演莎瓏.伊斯哈罕布德和不舞.阿古亞那分享心得。
台大新聞所原傳播中心的原住民紀錄片影展,明天11月14日就是最後一天,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比令.亞布:用紀錄片化解衝突

記者李筠平/採訪報導 彭俊穎/攝影
比令.亞布認為應該用不同的視角去省思歷史,讓不同人都可以說話,歷史不應只有一種角度!
導演比令.亞布今受邀來臺大新聞所分享拍攝《霧社・川中島》的心路歷程。《霧社・川中島》以賽德克族人現身說法,重現霧社事件的真實樣貌,比令.亞布希望藉由這部片,化解賽德克族人間的衝突,並讓更多人瞭解歷史真相。
《霧社・川中島》片中訪問許多莫那・魯道(Mona Rudo)的家人,深刻描繪了遺族的心路歷程,並深入討論霧社事件,以訪問許多賽德克族人、學者的方式呈現史實,另外也特別論述Toda頭目鐵木・瓦歷斯(Temu Walis),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的故事。
長久以來,賽德克族因方言的不同,分為Truku、Toda和Tgdaya,三個方言的族人間有血緣關係,然而隨著時間而逐漸分化,甚至起衝突。導演魏德聖所拍攝《賽德克・巴萊》正是描寫了Toda與Tgdaya之間的仇恨,然而有部分賽德克族人認為,《賽德克・巴萊》過度描繪Tgdaya頭目莫那・魯道和Toda頭目鐵木・瓦歷斯之間的仇恨,有違史實,甚至擔憂《賽德克・巴萊》會將Toda醜化,恐將引起誤會。
臺大原住民族學生社團「原聲帶社」,到場一起觀看紀錄片《霧社・川中島》。
《賽德克・巴萊》是比令.亞布決定拍攝《霧社・川中島》的原因之一。在《賽德克・巴萊》上映前,比令.亞布就已經先看過,他對於片中過度描寫族群衝突感到擔憂,擔心Toda與Tgdaya的年輕人對彼此的想法會就此定型,因而決心拍這部片,試圖化解可能發生的衝突。
此外,比令.亞布指出,拍攝《霧社・川中島》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讓Toda的聲音被聽見,也讓鐵木・瓦歷斯回歸歷史上應有的定位。臺灣、日本的文獻或小說通常不太討論鐵木・瓦歷斯,且主要在論述霧社事件的都是Tgdaya而非Toda,他希望讓很少說話的人也有發聲權。
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在於,1930年Toda與Truku之所以殺害Tgdaya,乃是日本人狠毒的「以番制番」策略, Toda與Truku其實是迫於無奈;同樣的手法也出現在1920年,日本人也曾要脅Tgdaya殺害泰雅族人,該事件稱為薩拉茂事件。因此,若《賽德克・巴萊》拍攝場景設定為1920年,莫那魯道恐怕是親日,而非抗日英雄。
片後座談,有觀眾問到部落的年輕人在看完紀錄片後,心態是否有所轉變,比令・亞布認為可分為兩種反應。對Toda的成年人而言,長久以來,他們認定莫那・魯道是土匪,然而在看完片子後,他們會更清楚整件事件都是日本人在操弄,也比較能理解莫那・魯道的動機。對部落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Toda和Tgdaya分界較為模糊,但成年後會開始思考兩者間的不同,比令・亞布希望到時他的片子可以讓他們有所依據。
臺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認為《霧社・川中島》,以不同的觀點,還原霧社事件現場。
臺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認為該片有兩個重點,一是點出政治操作,二是強調媒體再現的效應。莫那・魯道成為英雄,乃是因國民黨統治上的需要,塑造出來的抗日英雄。而媒體不斷再現部分人的聲音,只會再次強化有所偏頗的觀點。她也表示,非常欣賞比令・亞布以不同的觀點,還原歷史現場,讓大眾可以看見不同的詮釋角度。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千甲:看見都市原住民族的困境

記者毛怡玫/採訪報導 謝睿哲/攝影
廖建華拍攝《千甲》,希望讓更多人能關注到都市原住民的困境。
這是一群被邊緣化的人群,他們因為天災搬離百年來賴以生存的家園,來到都市卻因為經濟的困境,無法住進公寓。他們是在都市生存的原住民族。導演廖建華拍攝紀錄片《千甲》就是講述他們的故事,希望更多人能關注到他們。
廖建華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所碩二的學生,在接觸到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陳建泰發起的在千甲聚落居民中開展「社區協力農業」計劃後,開始關注新竹市都市原住民議題。
「社區協力農業」是工研院公益委員會在千甲里的一個計劃。以小規模永續農業、社區經營方式協助都市原住民的生活。
影片主要以影像與受訪者對話,來呈現原住民族在都市生活的狀態與困境。貨櫃屋、鐵皮工寮是新竹市排灣族、阿美族、泰雅族等都市原住民的棲息之地;他們在土地上不用農藥,種植族人吃的蔬菜;但族人的職業選擇卻很窄,大多都去做了板模工人。
Giyav Salingaulj認為《千甲》勾起了很多他的生命經驗,他說「看完很感動。」
這部紀錄片,廖建華蹲點在千甲里拍攝長達七個月,後製五個月。片中不用旁白,不刻意點出問題,完全用影像呈現都市原住民的生活。他認為,很多媒體已經做了有觀點的文字或影像報導,他想用電影的方式呈現,讓觀眾去深入思考。他說:「在我的教育體系中沒辦法瞭解原住民,希望能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關注這個問題,也希望借由這部紀錄片能讓年輕人反思自己的文化。」
現場很多原住民觀眾也與廖建華分享了自己的觀後感。台大社工系Giyav Salingaulj覺得這部電影勾起了很多他的生命經驗。他說都市原住民族遇到的不僅僅是生計上的問題,還有族群融入等其他更需要關注的困境,Giyav認為「看完很感動。」
11月11日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原住民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原住民紀錄片影展第一場便播放了紀錄片《千甲》,並請來廖建華和觀眾進行座談。希望可以通過不同影響的呈現方式,開拓不同的視野,從而達到對話的目的。該活動將會於每晚六點半開始,持續到11月14日。
活動官方粉絲頁:點我
台大新聞所原傳播中心的原住民紀錄片影展,將持續到11月14日,歡迎大家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