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威/採訪報導 林近/攝影
顧玉玲鼓勵台下同學應藉由網路打破主流媒體的發行壟斷
社運工作者顧玉玲多年參與社會運動後認為,面對主流媒體對於弱勢群體的再現偏誤,她鼓勵關心社運的人可以藉由網路,打破主流媒體的發行壟斷,以「我在場」的角度,紀錄弱勢族群抗爭主流體制的過程,讓社會聽見並看見屬於底層的珍貴歷史。
找回歷史定位,奪回詮釋權
顧玉玲在昨日演講中,不斷談到當今主流媒體出現的問題。她認為,在現今社會中,人們接受相同的大眾傳播媒體資訊,並活在特定的主流社會框架。不僅影響社會對於弱勢群體的偏見,更強化弱勢群體對於自己角色的貶低。
「所有歷史解讀,都帶著此時此刻的眼睛回頭張望。」顧玉玲表示,歷史的定位通常以主流文化及少數的達官貴人身上,卻忽略真正多數社會群體的聲音。尤其當弱勢族群藉由社運爭取權益時,真正重視的不只是經濟上的改善,而是文化上翻轉並奪回詮釋權。顧玉玲認為,如果當勞工只求爭取較好的經濟位置,在社會文化上卻仍被貶抑,就不算是真正的權力翻轉。
打破主流壟斷,從邊緣發聲
台下同學認真思考顧玉玲提出的「我在場」的表述
不過,顧玉玲也樂觀地認為,隨著網路興起並伴隨台灣社會鬆動以及民間力量的積累,讓爭取權益的社會底層,從原本無法與世界、媒體對話,到可以透過網路自我發聲,並與主流媒體對抗,有了很大的改變。顧玉玲表示,在過去20年的社會運動脈絡裡,無論是樂生或是士林王家等事件,因為藉由抗爭者的動員與紀錄,才引起大媒體的關注。
顧玉玲在演講中,建議並鼓勵每個人進行書寫創作,讓每個人都可以扮演一個「我在場」的自我表述。這樣,不僅為弱勢發聲,更讓弱勢擁有自我詮釋與發聲的機會。
顧玉玲呼籲,必須奪回文化詮釋權翻轉集體的權力結構。
讓歷史被看見,為自己爭取價值
“ From write history for the people to write with the people.”顧玉玲在她的演講中,認為口述歷史的精神就在於「我在場」的意義,弱勢群體與社會體制搏鬥的勇氣與底層故事,都是當代的重要資產,如果沒有記錄下來就會消失殆盡。因此,不僅要以「我在場」的立場撰寫,更重要的是與他們同在,才能留下具有深度的底層故事。